云浮混流泵公司
发布时间:2023-10-03 01:40:28云浮混流泵公司
立式混流泵的结构和使用1、HW—S型混流泵主要由泵盖、叶轮、泵体、泵轴、轴套、填料座及轴承体(轴承架)等主要零件构成,采用前后开门的结构形式。2、泵盖分别与泵体和进水管相接。泵盖平面与叶轮平面之间应有适当间隙。间隙过小,易产生摩擦;间隙过大,会导致泵体内压力水大量回流,使泵的效率降低。实际使用的适宜间隙为0.3~0.7毫米(将泵轴推向泵的进口端测量),间隙可用增减纸垫厚度来调整。3、轴承装置100HW~150HW采用骨架油封、200HW~650HW采用填料密封结构。其作用是防止空气吸入泵内和防止水从泵内过多地沿轴流出。4、轴套用以保护泵轴,磨损后可及时更换。5、泵轴用单列向心球轴承支承。轴承可用轮滑油轮滑,油量应控制在油标杆的标线间,也可用润滑脂润滑—可在装配水泵时加入,使用中通过拆装前盖和后盖来补充。6、泵体上端的螺孔,用于加灌引水或联接真空泵抽气引水,下端的螺孔用于放水。7、为扩大泵的使用范围,满足用户不同要求,可换用不同性能的叶轮。8、150~350HW—S型泵的附件有进、出口定弯、活弯、底阀、皮带轮和联轴器,400~650HW—S型泵的附件有进、出口定弯、活弯、逆止阀。皮带轮或联轴器,供用户选用。
云浮混流泵公司
潜水混流泵的十二大基础知识全解析1.什么是泵?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类、离心类和其他类型泵三类。除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和命名。如,按驱动方法可分为电动泵和水轮泵等;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用途可分为污水泵、清水泵、立式泵、卧式泵、地面泵、液下泵等;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杂质泵等。泵的各个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赖变化关系,可以画成曲线来表示,称为泵的特性曲线,每一台泵都有自己特定的特性曲线。2.泵的定义与历史来源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广义上的泵是输送流体或使其增压的机械,包括某些输送气体的机械。泵把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能源的能量传给液体,使液体的能量增加。水的提升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都十分重要。古代已有各种提水器具,如埃及的链泵(前17世纪)、中国的桔槔(前17世纪)、辘轳(前11世纪)、水车(公元1世纪),以及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杆等。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工匠克特西比乌斯发明了Z原始的活塞泵-灭火泵。早在1588年就有了关于4叶片滑片泵的记载,以后陆续出现了其他各种回转泵。1689年,法国的D.帕潘发明了4叶片叶轮的蜗壳离心泵。1818年,美国出现了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和蜗壳的离心泵。1840~1850年,美国的H.R.沃辛顿发明了泵缸和蒸汽缸对置的蒸汽直接作用的活塞泵,标志着现代活塞泵的形成。1851~1875年,带有导叶的多级离心泵相继发明,使发展高扬程离心泵成为可能。随后,各种泵相继问世。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泵的效率逐步提高,性能范围和应用也日渐扩大。
云浮混流泵公司
如何提高卧式混流泵机械效率的办法卧式混流泵经常处于较低负载甚至节流50%以上运行,由于存在节流损失及偏离区运行,能量浪费非常严重。因此,探讨混流泵节能的技术和方法,可以提高混流泵的工作效率,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1、减小轴承损失2、减小填料函损失①根据混流泵的用途和工作场所选择适合的填料。②保持填料压盖合适的松紧程度。
云浮混流泵公司
潜水混流泵的运行维护和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在干旱缺水地区或季节里,灌溉泵站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田产量稳定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效果,另外,其在城乡及工业供水中所发挥的作用亦不可忽视。顾名思义,水泵是泵站的重要设施,其良好的运行方式对灌溉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水泵由于面广线长,其运行效果影响的范围较大,从而对整个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笔者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市政泵站多年从事泵站运行管理工作,对多年来的管理水泵运行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该泵站主要的大型水泵包括:900HLB-16型立式半调节混流泵3台;1400HLB-16型立式半调节混流泵2台,32SH-16单级双吸离心泵3台。本文主要探讨水泵日常规范操作以及在维护管理方面的正确做法,希望对同行人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水泵常见问题分析一般来讲,水泵的故障与设备基础、管路、传动轴、过流件、管路阀门等关系密切。流泵是介于离心泵和轴流泵之间的一种泵。混流泵的比转速高于离心泵,低于轴流泵,一般在300-500之间。它的扬程比轴流泵高,但流量比轴流泵小,比离心泵大。接下来天津中蓝泵业小编为你分享潜水混流泵工作原理与选型。